第344章 大哉!炎农圣法!

“那不是《金匮要略》吗?”一个研究生说道,老刘听完后,老脸一黑,好家伙,居然是自己的学生,回头要好好给他开开小灶,避免出来丢人。

论《金匮要略》跟《金匮玉函经》有哪里像?哦,名字都有个金匮呀......都研究生了,还望文生义!

李介宾看着眼前的这帮师兄师姐们,莫来由的开口,声音浑厚有力,带着他这个年龄段所没有的严肃与庄重:“张仲景为《伤寒杂病论》合十六卷,今世但传《伤寒论》十卷,杂病未见其书,或于诸家方中载其一二矣。

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,于蠹简中得仲景《金匮玉函要略方》三卷:上则辨伤寒,中则论杂病,下则载其方,并疗妇人......”

这帮研究生什么时候见过这场面,小伙伴都惊呆了,这是在干嘛?背书吗?

而老刘则有些出神,有些干涸的嘴唇微动,似乎是在跟着李介宾念着,那是独属于他们那个年底的记忆,那个年代,是没有网络的......

当年王叔和整理《伤寒杂病论》的时候,仲景医书就已经不全了,所以王叔和只整理了一部分,称为《伤寒论》,此后数百年流传,大家都以为这就是张仲景的医书了。

然而突然有一天,有个叫王洙的学士在官方图书馆里泡吧的时候,偶然翻出来一本被虫蛀的简书。(东晋末年,政府明令规定停止使用竹简,而代之以纸作为书写材料,这标志着纸张正式成为主要的书籍制作材料。)

古代整理书籍不像现在那么方便,需要花费人力物力,历朝历代往往是继承了前朝的书籍后,就往库房一扔不管了,有需要的时候再派人去找,而这书简很有可能是晋之前的东西,历经战火,六朝风雨,被夹带裹挟着在暗无天日的地方,静静等待着.......

什么是命运呢?命运就是个玩笑,或许这卷竹简最后被虫吃光了,也没人发现,那么我们现在就只能看到一本《伤寒论》了,但那天,一个爱泡图书馆的年轻人,感觉这书有点意思,似乎不同凡响。

于是,他做出了一个影响后世的事情。

“......乃录而传之士流,才数家耳。

尝以对方证对者,施之于人,其效若神。”

上班泡图书馆的王学士,抄了一本书出去。

几个好友闲逛看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