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方观承:从书生到总督的宦海浮沉

一、早年坎坷

方观承的早年生活充满了曲折与艰辛。出生于1698年的他,出生在一个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家庭,祖父方登峄曾任工部主事,而父亲方式济也在康熙四十八年(1709年)成为进士,并担任内阁中书。然而,好景不长,随着《南山集》案的发生,这个原本前途无量的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
《南山集》案源于翰林院编修戴名世所着书籍中的敏感内容,该书记录了南明桂王时期的历史,并使用了南明政权的年号,这在当时被视为对清朝统治的严重挑衅。结果,戴名世被控以“大逆”罪名,并在两年后被处决。因为戴名世的作品中引用了方观承曾祖方孝标的着作,方家也因此受到了牵连。方观承的祖父方登峄和父亲方式济被流放到黑龙江,家庭的经济来源和地位一落千丈。

方观承和他的哥哥由于年纪尚幼,没有被流放,而是被迫离开了家乡,寄居在南京清凉山寺内,依赖僧人的帮助度日。这样的生活无疑是艰难的,但对于年幼的方观承来说,这也是他学会自立和坚韧的重要时期。

在经历了数年的漂泊生活之后,方观承和他的哥哥决定北上寻找父亲和祖父。他们从南京出发,踏上了一条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旅程。这一路,他们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,还要应对旅途中的种种困难。经过一年多的时间,终于在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春天,他们到达了卜魁(今天的齐齐哈尔),在那里与父祖团聚。

然而,团聚并未带来长久的安宁。方观承随后接受了奉天督学任奕?的邀请,前往盛京(今沈阳)。这段时间,方观承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增长,也积累了更多的人生阅历。他在北京与其兄长方观永会合,之后又南下游历至湖南等地,直到雍正元年(1723年)才回到北京。

二、平步青云

方观承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,尽管他并非科举正途出身,但凭借着过人的才华与机遇,最终达到了人生的巅峰。在北京定居期间,方观承因缘际会,被一位族人引荐给了平郡王福彭。起初,方观承并未立即回应福彭的邀约,直到雍正十年(1732年)秋,方观承在北上的旅途中恰巧遇到福彭前往盛京祭陵,这才得以拜见。这次会面对方观承而言意义重大,他不仅得到了福彭的赏识,而且二人之间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情谊。

雍正十一年(1733年),平郡王福彭被任命为定边大将军,出征准噶尔。福彭深知方观承的能力,便选他作为随军记使。然而,根据当时的朝廷规定,随军人员必须经过正式任命。于是,福彭将方观承的情况上报给大学士鄂尔泰,由鄂尔泰呈报给雍正帝。雍正帝在召见方观承后,了解了他的家族背景,对其家族的历史表示感叹,并授予方观承内阁中书的头衔,使他得以合法随军。

随着福彭的大军凯旋,方观承也回到了北京,并正式担任了内阁中书一职。乾隆二年(1737年),他进入了权力核心之一的军机处,担任军机章京,很快又被任命为吏部郎中。这一系列快速的晋升显示了方观承在朝中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。

乾隆七年(1742年),方观承被任命为直隶清河道,负责当地的水利工程。这一年,他还陪同署理直隶总督史贻直视察了永定河的治理工作。方观承展现出的卓越能力让他在短短一年后就被提拔为直隶按察使。到了乾隆九年(1744年),方观承已经升任直隶布政使,负责管理整个直隶省的钱粮税收事务。

乾隆十一年(1746年),方观承暂代山东巡抚一职,两年后更是被正式任命为浙江巡抚。这一连串的职位调整表明了朝廷对方观承治理能力的认可。直到乾隆十四年(1749年),方观承被任命为直隶总督,并在这个职位上服务了长达二十年之久,直至逝世。